查看: 211|回复: 1

洪升华著作037《户口》“童年悲歌” (麻绳从细处断了)

[复制链接]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发表于 2024-12-14 15:49: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洪升华先生相关文章链接:笔墨升华

mmexportc9f6c24006c71005e21ef4f237e1a3c0_1734210717333.jpeg
洪升华著作037<<户口>>“童年悲歌”
(麻绳从细处断了)

第二天,是黄丰桥中学暑假散学的日子。
郭佳良拿着一摞奖状、笔记本等奖品回到了家里。盛夏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路旁的枯草在热浪中摇曳着,似乎无声地诉说着干涸与孤独。

父母亲特意把郭佳良叫在火炉屋里。冬天的火炉屋是家里最狭小但又最温暖的地方,可是这样的夏天更是闷热而令人不安。四方框架型的火桌中央是一口的圆圆的地炉,炉火上挂着烧水的铁壶,微微冒着热气。父亲指了指火桌,示意孩子坐下,母亲先开口对孩子说:

“孩子,家里有困难,没有钱可供下半年继续读书了。昨天爸爸跟你的班主任说好了的,让你回家学放电影,有一门手艺特长,今后也可以找个好婆娘。”

母亲的话如同一盆冷水从天而降,浇灭了郭佳良心中所有的喜悦。他低头望着自己拿回家的奖状,纸张上的红字映衬着他的脸颊,却再也无法点燃他的希望。

郭佳良没有作声。他知道家里二姐荷香小学毕业后,就已经回家帮助家里开小卖铺;大姐花香也辍学去公社煤矿开绞车。当然,农村中也有许多与郭佳良一样大的十三、四岁的孩子早已经回家务农了。

父亲朱吾矩叹了口气,接着又说:“你晚上跟我出去学放电影,也让我深更半夜出门进门有个伴。白天你可以跟着别人去上山砍杂木、榴柴、冬茅梗,把这些卖给黄丰桥的煤窑和纸厂,也多少能帮着家里赚点钱,为家里松松担子。”

朱吾矩的话音低沉而带着权威,他的眉头紧锁,脸上的皱纹深深刻画着生活的重压。他伸手摸了摸身旁火桌上的一根榉木扁担,那是他多年来扛柴扛粮的得力工具,而今天,他的目光似乎在告诉儿子:扛这根扁担,未来也将是你的责任。

“我想读书,我想考国家粮!”郭佳良突然抬起头,坚定地说道。他的目光中带着倔强,带着不甘,也带着隐隐的泪光。
“爸爸妈妈,你们要怎么样才能让我读书?”郭佳良哽咽着问道。

“你已经十五岁了,旧社会十六岁就可以做爹了,阁前的月明也是16岁做娘。你正是担耕的年龄,应该要回来帮着家里赚钱。我们做父母的今后会帮助你建一栋房子,给你娶亲用。你不要指望你姐姐缴你读书,她们赚的钱,现在交给父母存起来,准备各自出嫁用。”郭佳良的妈妈说。

“我刚刚满十三周岁才三个月,怎么就十五岁了?”郭佳良争辩道。

“你现在是十三岁饱,吃十四岁的饭,虚岁早就是十五岁了,大点儿讲,你已经可以喊十六岁了。何况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农活,应该回来承担责任田耕种的责任。”朱吾矩补充道。他的语气更为严厉,似乎要用年龄的虚岁来压倒孩子的坚持。

郭佳良对父母的高腔怒骂,甚至挨打,都习以为常了。他非常敬畏这个父亲,见到他就像老鼠见了猫,怕得要命。然而今天,不知怎么回事,这孩子急了,他反驳的话脱口而出:

“邻居成贵先伯伯家里是七口人,五个孩子,只有伯伯、伯母夫妻两个人种田作菜,日子过得蛮好。他们家的优华、运华、珍华与成为艳梅、艳香五个兄弟姊妹都在读初中、高中呢,也没有我们家那么穷。他们家所有孩子都可以读书,我为什么不能读?”

“砰”的一声,朱吾矩操起炕凳旁边一根一米多长的榉木扁担,狠狠地打在郭佳良背上。郭佳良猝不及防,惨叫一声,“唉哟”,头一仰摔倒在凳子下。那长长的原木凳也顺势倒下,砸在他的下巴上。

“你这个畜牲,是我们养大你,还是你养大我们?父母今日在教习你,你还顶嘴。”朱吾矩唳骂起来了。他的声音如同狂风暴雨,将这个小小的火炉屋震得似乎都在颤抖,一盏落满灰尘的白枳灯在楼上的木橼上垂了下来,也随着打骂声一阵风来了似的摇摇晃晃。

郭佳良感觉脖子上热热的,他伸手一摸,下巴左侧被压在身上的凳子砸破了,汩汩地流出血来。他慌忙爬起来,用左手拖住下巴流血处,鲜红的血液从他手指缝中流到了手背,顺着手臂慢慢地流向他的衣袖中。他呆住了。
mmexport197b7d8293f7cc3b6e8bb081650ed8ed_1734196828667.jpeg
父母亲看到孩子流血了,也惊慌了一会儿。后来看到孩子还能站起来,也就放心了。为了进一步打去郭佳良幻想继续读书的嚣张气焰,他们夫妻俩轮番着,更高声的戾骂着郭佳良:

“好崽不睡爹的屋,好爹不睡崽的木。我们老了保证不睡你的棺材,但你也不要指望我们为你建房子。虽然说养儿防老,但我们不靠你,我们老了宁愿去吃五保,也不会求你养老……”

六岁的妹妹志香看到哥哥血流满面,跑过来拉着哥哥的衣角,吓得大哭起来。这个妹妹非常喜欢这个朝夕相处的哥哥,而哥哥也对这个妹妹百般呵护。

邻居朱益环是这个大队书记,他听到朱吾矩、林财英夫妻又一次打骂孩子的声音,还有小孩子的哭闹声,老书记坐在自己的家里,他无奈地摇摇头,长长叹了一口气。

朱益环自己没有儿子,前妻全秀为他生育了一个女儿叫柳英,卫校毕业已经在乡医院工作了。全秀七六年难产去世后,朱益环续弦了现在的老婆谢惠文。谢惠文带来了一个女儿,与郭佳良同岁,现在改名为朱柳萍。朱益环夫妻都喜欢郭佳良,也心疼这个懂事的孩子,时常会塞些吃的给这个孩子吃。

他们都看不惯朱吾矩夫妻,老是发作这个可怜的孩子。老书记站起身来,把手背在背后走出家门,他踱着步子,从屋檐下走到郭佳良家的窗户边,沉着脸朝屋里瞧了瞧,使劲咳嗽了两下,并长长地叹了口气:“唉……”

他这个老资格的书记,一直拖着没有解决朱吾矩的入党问题,故意把他挂起来,这几年都在组织考察阶段。由于书记卡住了朱吾矩的七寸,所以他的咳嗽,还是能够让朱吾矩夫妻自重很多的。叫骂着、哭闹着的屋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六岁的志香也忽然停止了哭泣。她抬头看了看爸爸妈妈,又看了看脸上、脖子上还有长长血迹的哥哥,她一时不知道是继续哭好,还是不哭了更好,眼睛不停地瞄来瞄去。她看到自己哥哥暂时安全了,还是选择停止哭闹。她拿了一条黄瓜,依偎在哥哥身边,啃了起来。短暂的寂静中,朱吾矩父子都陷入了沉思中……
此时,屋外起了风,吹动门前的梨树与桃树的树叶叶,发出“沙沙”的响声。郭佳良的心仿佛被这风吹得冷了,心也冷静下来了。他低头看着血迹斑斑的手,脑海里却闪过了学校散学时,校长对班主任王南桥老师讲的话:
“佳良这个孩子,一定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mmexportd80a2175da1454f5b9939630fb904d99_1734209890146.jpeg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2:4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麻绳从细处断了”,是以黄丰桥农村少年郭佳良为主线,生动展现了贫困家庭在现实与梦想间的挣扎。通过对家庭矛盾和社会环境的描绘,揭示了80年代贫穷对教育与希望的无情压迫,蕴含深刻的社会反思和人性关怀。情景如同再现,耐人回味:

1. “父母的话像火炉的灼热,却无法熔化孩子冰冷的梦想。”
以对比的方式表达梦想与现实的碰撞,耐人寻味。

2. “父母的扁担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也压弯了孩子的脊梁。”
寓意深远,形象刻画家庭责任对孩子成长的沉重负担。

3. “风吹动门前的树叶,沙沙作响,却无法吹散少年心中的沉痛。”
通过景物描写,展现少年内心的孤独与冷清,充满诗意与悲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2-5 04:59 , Processed in 0.0683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