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Diana会计师 于 2025-8-26 09:38 编辑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祭 —— 缅怀盛家兴将军,从商贾之家到民族脊梁
八十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反抗外侮的第一次彻底胜利,亦是无数仁人志士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民族解放。值此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我的外祖父——盛家兴将军,一位从商贾之家走出的黄埔精英,用毕生戎马生涯书写了保家卫国、为民族复兴奋斗的壮丽篇章。他的堂弟盛家俊,我的唐外祖,同样是黄埔军校的热血青年,与外祖父共同见证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盛家兴将军的生平,不仅彰显了个人的卓越军事贡献,更映照出近代中国从内忧外患到民族复兴的历史巨变。
商贾之家,投笔从戎
外祖父盛家兴(1904-1985),字仲宾,1904年出生于云南玉溪州城一个殷实的商贾之家。盛氏家族源出江南金陵,明初迁滇,定居玉溪,衍生“国、家、世、界”四辈,世代经商,家风严谨。外公的父亲盛国佐与其弟盛国显(字建勋,镇南人称“盛五”)早年在昆明创立“恒盛和”商号,主营百货、布匹、茶叶等,生意遍及滇南,声名远播。盛国显移居镇南(今南华县)后,成为当地布业巨贾,为家族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样的家境中,盛家兴自幼接受良好教育,饱读诗书,胸怀大志。他的堂弟盛家俊(1918-1961,字孟超),受家族爱国氛围和堂兄盛家兴的影响,亦于1937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十四期,矢志报国。
盛家兴 - 国民革命军第九十三军军长
1925年,盛家兴在上海求学期间,亲历“五卅惨案”,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他内心的爱国热血。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接受严格的军事与政治训练。毕业后,他被分发至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担任排长,参与北伐战争,讨伐北洋军阀,历任连长、营长,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1931年,他考入陆军大学第十期深造,1936年留校任战术教官,为日后的抗战事业奠定了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抗战烽火,铁血担当
盛家兴的军旅生涯与中华民族的抗战历史紧密相连。1932年,他参与“一二·八”淞沪抗战,与日军展开激烈交锋。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一。作为六十军一八三师参谋长,他在卢汉将军指挥下,与高荫槐、张冲、安恩薄等将领并肩作战,坚守禹王山阵地,迎战日军精锐板垣第五师团和矶谷第十师团。经过27天的浴血奋战,盛家兴协助制定作战计划,配合一八四师(张冲)、一八二师(安恩薄),协调部队部署,为台儿庄大捷作出重要贡献,这场胜利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
36师师长宋希濂(中,黄埔1期)及团长盛家兴(右,黄埔5期)在淞沪前线研究作战计划
同年,盛家兴参与武汉会战,作为第七十一军参谋长,应军长宋希濂之邀,协助指挥作战,顽强抗击日军进攻。1940年,日军登陆越南,威胁滇南,盛家兴调任昆明行营第一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总司令卢汉,利用滇南复杂地形,组织第六十军及第七旅成功阻击日军,保卫了昆明这一战略要地。1941年,他担任第三十六补训处处长,策应滇西远征军反攻,攻克日军据点20余处,为收复失地立下汗马功劳。
与此同时,堂弟盛家俊也在抗战中崭露头角。作为黄埔十四期毕业生,他在腾冲保卫战中担任国民革命军炮团团长,英勇善战,为滇西抗战贡献力量。盛氏兄弟在抗战烽火中,以忠勇为志,共同谱写了家族的爱国篇章。
时代洪流,顺应大势
抗战胜利后,盛家兴的部队改编为第九十三军,他先后担任副军长、军长。1946年,他调往东北,部队扩编为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盛家兴升任第九十三军军长。然而,内战爆发,国共矛盾激化。1948年10月15日,在锦州战役中,盛家兴顺应历史潮流,在中共感召下率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启人生新篇章。
1949年,盛家兴任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研究室研究员,编写《陆军编制装备之研究》《兵役制度之研究》等重要军事文献,为新中国军事建设贡献智慧。1950年,他在齐齐哈尔东北军政学校任教,参与抗美援朝相关研究。1951年,他调至南京军事学院担任战术教员,深受刘伯承院长赏识。1955年,他转业至安徽省教育厅工农教育处,担任副处长,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做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随后担任安徽省政协委员,及云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和云南省政协委员,直至1985年5月20日在昆明病逝。
盛家俊同样在解放战争中顺应大势。1949年12月9日,卢汉将军通电起义,盛家俊率部从建水响应,驻守昆明城北岗头村,为云南解放贡献力量。起义期间,他因战壕炮火震伤,落下终身残疾,1950年申请退伍返乡。尽管晚年命运坎坷,他始终以报国之心面对人生。他的妻子杨润贞,坚韧不屈,独自支撑家业,抚育子女,彰显了盛氏家族女性的刚强与担当。
家族荣光,时代缩影
盛家兴与盛家俊的生平,是近代中国从商贾之家到军旅报国的缩影。盛氏家族在明末清初的动荡中崛起,盛国显的“恒盛和”商号为家族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孕育了盛家兴、盛家俊等爱国志士。他们的黄埔生涯、抗战功勋以及解放战争中的起义选择,映照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与军人的家国情怀。盛家兴从黄埔五期到陆军中将,历经淞沪、台儿庄、武汉、滇南、滇西等战役,最终投身新中国建设;盛家俊从黄埔十四期到腾冲炮团团长,响应卢汉起义,为云南解放贡献力量。兄弟二人的抉择,体现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智慧与勇气。
盛氏家族,既有商贾远见,亦有戎马报国。其人虽各处境不同,却皆心怀家国。抗战烽火中,盛五曾倾家资助红军、义赠布匹;其子侄一门数人投身军旅,浴血疆场。盛家兴、盛家俊更以将军之躯,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
八十年回望,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幼时记忆犹新,母亲常常告诫我,外祖父曾语重心长地叮嘱我的父亲,要认真学习毛选,钻研毛泽东的战术论与作战思想。在那个手无寸铁、环境险恶的年代,革命先辈们凭借信仰与智慧,即便抄起板凳、菜刀,也能闯出一条革命之路。这种不畏艰险、坚韧不拔的精神,从小便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一生前行的力量源泉。
岁月流转,斗转星移。我谨记祖辈的嘱托与期望,在人生的风雨跋涉中,始终不忘勇毅开拓之志。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我辛勤打拼,抚育两子三女成人,不仅将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也延续了家族的血脉命脉。同时,我还以会计师的身份,为海外华人提供金融理财与税务服务,助力侨胞安身立命,守护他们的奋斗成果。这既是事业上的担当,更是传承祖辈精神、服务同胞的一种践行。
今天回望,心中唯有感慨与自省:我没有辜负祖辈的厚望,更愿将这份精神薪火,传递给子孙后代,使家国情怀与民族根脉,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结语
八十年风云如过眼,英雄忠魂却长存。今日之盛世,离不开先辈们的浴血奋战。谨以此文缅怀外祖父盛家兴将军、堂祖盛家俊将军,寄托后人不尽哀思。愿吾辈子孙以史为鉴,承继先烈遗志,珍惜今日和平盛世,不忘来时苦难,砥砺前行。 ——谨以此文献于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
By Diana Zhou - 亚特兰大会计师 www.dianazho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