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8|回复: 0

用美国护照在香港买房,净赚1.6倍!

[复制链接]

8

主题

3

回帖

38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38
发表于 前天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unyunH 于 2025-7-17 07:04 编辑

近日曝光的娃哈哈集团接班人宗馥莉使用美国护照在香港购置房产并获利1.6倍的消息,再次将"富豪跨境套利"这一敏感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公开资料显示,这套2018年以2880万港元购入的豪宅,在2023年以4800万港元转手,其成功套现背后,香港非永久居民买家印花税(BSD)的豁免成为关键——这正是通过美国护照实现的"税务套利"。

这起交易暴露出中国高净值人群资产配置的典型路径:通过境外身份规避内地资本管制,利用香港"一国两制"的金融优势进行套利。值得玩味的是,作为中国最大饮料企业的继承人,宗馥莉在商业宣传中始终强调民族品牌身份,但资本运作却选择西方护照作为工具。这种"商业民族主义"与"个人利益全球化"的双重标准,引发舆论对其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质疑。

更深层的争议在于制度公平性。普通内地居民购房需缴纳30%的跨境税费,而通过第三国护照即可降至4.25%。这种政策漏洞催生了专门为避税服务的"护照规划"产业,据移民机构数据,2022年中国高净值客户办理小国护照业务量同比激增67%。当爱国情怀遇上个人利益,宗馥莉们的选择实际上折射出全球资本时代的身份流动性本质——国籍正在沦为可购买的财务工具。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数据显示,类似操作在过去五年促使内地资金通过第三国身份在香港置业金额累计超1200亿港元。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当企业家的法律身份与情感认同可以自由切换,我们究竟该用哪国标准来评判其商业伦理?或许正如某财经评论员所言:"在全球化时代,富豪的爱国主义永远带着行李箱的滚轮声。"

对于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0717-01.png
0717-0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7-19 01:12 , Processed in 0.0616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