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回复: 0

2025.08.23 點亮希望 送暖德州 慈濟亞特蘭大慈善音樂會

[复制链接]

19

主题

0

回帖

119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19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月23日下午,伴隨著觀眾席上一百多位觀眾的熱情掌聲,慈濟亞特蘭大支會慈善音樂會落下帷幕。這場特別的賑災募款演出,專為德州洪災的災民而設,巧妙融合藝術表演與慈善募捐,創新的形式獲得觀眾的好評。

7月4日,德州中部遭遇毀滅性的暴洪侵襲,造成135人喪生,超過38,000戶住宅受損。在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審批程序進行的同時,慈濟選擇立即行動,為災區提供急需的援助。慈濟基金會亞特蘭大支會決定在8月23日(星期六)下午2點至4點舉辦一場募款音樂會,支持慈濟在德州的賑災行動。

亞特蘭大支會負責人孫嘉蒞說明,辦這一場募款音樂會是希望能為災民盡一份心力,讓他們感受到社區的溫暖,並且能夠早日重新站起來。雖然我們能做的有限,但這次我們決定舉辦第一次的音樂會。除了透過社區募款之外,也希望能藉由音樂傳達大愛,並邀請社區人士一起共襄盛舉,讓這場音樂會圓滿成功。我們也期盼能將所募得的款項送往德州,盡快幫助災民度過難關。

志工闕美卿是這次活動的總籌,她分享辦募款音樂會的過程:「災難發生後兩天我就有了辦音樂會的想法,其實去年也曾想過,但因準備不足未能實行。災難總會發生,總要有第一次嘗試。雖然缺乏經驗,但我們有會所可用,不必另借場地,也希望活動不售票,讓大家輕鬆參與,只要傳遞訊息、凝聚愛心就好。我單純希望拋磚引玉,善用會所空間。至於時間選在8月23日,是因災後行動不能拖,且學校即將開學、假期將至,若錯過這個時點便難以實現。因此雖然籌備時間短,仍決定立即行動。」

這次的音樂會,為了方便社區善心人士捐款,亞特蘭大支會特別向總會文發室製作中心申請了包含捐款二維碼的活動傳單,會眾可以在音樂會上捐款,不克參加音樂會的人,也可以在7月16日到8月23日之間的任何時間掃碼捐款。總會文發室製作中心設計了七張有關德州洪災及慈濟德州分會和奧斯汀聯絡處賑災發放的海報;亞特蘭大支會志工將海報展示在會場的兩側,提供給會眾更直接的訊息。另外,在進入會場前,志工還設有文宣及愛心竹筒區。

◎ 蝴蝶翩翩 寓意深遠

蛻變成蝶的羽化過程,是蝴蝶生命中一個神奇且重大的轉變。這次的募款音樂會要展現的是蝴蝶破蛹而出的堅韌精神,整場演出與舞台佈置以蝴蝶為核心主題——象徵著希望、蛻變和重生。蝴蝶從毛毛蟲蛻變成蝶是一場激勵人心的歷程,慈濟志工發放給災民現值卡和物資,也帶給他們溫暖與擁抱,鼓勵災民能在最近的將來如蝴蝶破蛹而重生。

創意志工陳俊豪親手折出了兩百個尺寸不一的精美紙蝴蝶,從會場及舞台佈置到給表演者的結緣品設計,都是以蝴蝶為主題。他分享說,折最小的一個蝴蝶大約需要 6-7 分鐘。舞台背㬌布幕上的,一個大約需要 15 分鐘。五個複雜裝飾作品,蝴蝶部分每個都需要 45 分鐘到 1 小時,這還不包括將它們組裝成一件藝術品的時間,例如,在浮木上添加 35 隻蝴蝶就花好了幾個小時。紀念品花費的時間更多一些,因為它們需要貼到紙張上,然後放入塑膠盒中。陳俊豪又製作了大約 150 個不同尺寸的紀念品,這個數字還不包括為表演者準備的 40 件紀念品。

◎ 時間緊迫 使命必達

這次音樂會的籌備期僅有短短的六週。7月8日,慈濟亞特蘭大支會的闕美卿師姊首先提出舉辦慈善音樂會的構想。儘管慈濟當時缺乏舉辦音樂會所需的硬體設施和經驗,但秉持證嚴法師「用心即專業」的理念,闕美卿、孫嘉蒞與陳俊豪等志工還是決定全力投入。

首次嘗試辦音樂會,首先,籌劃節目及表演者最具挑戰,音樂會不宜過長,也需多元表演形式,因此安排了歌唱、舞蹈、管弦樂等,涵蓋不同年齡層,以青年、青少年為主。雖缺乏經驗與資源,但憑著勇氣與會所的空間,這次活動不僅凝聚了團隊,大家共同成就這件有意義的事,也讓社區看見我們的努力。
這是一個迎難而上的過程,在好幾個深夜,籌備團隊仍在討論節目細節;面對高年級學生繁忙的課外活動安排,節目單經過多次調整,直到演出前的三天才最終確定。彩排時發現音響有背景雜音的問題,團隊毅然決定購置新的混音設備;歌唱表演者聽不清楚音樂和自己的聲音,團隊就添購耳返系統。而精美的蝴蝶主題節目單背後,是陳俊豪、闕美卿與孫嘉蒞工作到深夜換來的成果;甚至在演出前夜,網路系統突發故障,孫嘉蒞師兄、陳子雲師兄及梁慧文師姊陪同網路技師加班至晚上近九點,方才確保了演出能順利進行。

◎ 超越藝術的心靈盛宴

這次音樂會的訴求是青年與青少年的慈悲力量,因此,我們決定邀請兩位慈少(慈濟青少年團的簡稱)齊笑然(左) 及江弘毅(右)擔任英中文司儀。齊笑然曾數次在大型活動上擔任中、英雙語主持,多次在喬治亞州及亞特蘭大地區的演講比賽中屢屢獲獎,並在亞特蘭大「慈少社區公益課—演講項目」擔任講師三年。江弘毅曾在全國、全州及地區的辯論比賽中屢獲殊榮,並在亞特蘭大「慈少社區公益課—辯論項目」擔任講師。

司儀開場之後,慈濟基金會亞特蘭大支會負責人孫嘉蒞師兄在致歡迎詞時特別指出,慈濟的賑災發放,帶給災民的,不僅是現值卡和物資,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鼓勵。既是慈誠也是榮董的周志明師兄擔任這次募款的發言人,慈濟榮董應光永則擔任募款大使,兩人都在音樂會上致詞並作愛心呼籲,鼓勵會眾慷慨解囊,支持慈濟在德州的賑災發放。

亞特蘭大支會手語隊以一首《讓愛傳出去》為音樂會拉開序幕。許多慈濟手語歌曲都包含教育意義,啟發人們向善的心念。慈濟的手語,不是單純的表演,要傳達的是人間的「大愛」及「真善美」以及正向的人生價值觀,如感恩、尊重、包容、奉獻等。慈濟手語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更是一種淨化心靈的方式,希望透過肢體語言的美善,喚起人們內在的善念,共同建設更美好的社會。

音樂會的演出內容豐富多彩, 總共有15個精心編排的節目,包含了有:手語表演、笛子與小提琴合奏、黑管二重奏、古典舞、現代雙人及現代獨舞(晨星舞蹈學校)、大提琴與小號合奏、女聲獨唱、中國風舞蹈、古筝獨奏、帶動唱、小提琴獨奏(浦立偉音樂學校)、口琴演奏。從慈濟特色手語表演,到各類器樂獨奏與重奏;從優美的獨舞、雙人舞到震撼的群舞表演;從動人的獨唱到美國學校音樂教師帶來的互動式帶動唱。整場演出節奏流暢,節目銜接自然,充分彰顯了藝術才華和奉獻精神。

呂嘉楊也是亞特蘭大慈濟人文學校的古箏老師。雲婕當年在亞特蘭大慈濟人文學校是多年的學生,學習中文及品格教育。呂嘉楊和雲婕都是音樂教育者,各自專注於不同的領域,從中國傳統樂器和長笛,到弦樂團和小提琴。她們曾參與多個樂團的演出,包括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中國樂團、喬治亞大學交響樂團等。這次笛子(呂嘉楊)與小提琴(雲婕)合奏兩曲《吉卜力工作室組曲》Studio Ghibli Medley 及《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人》This World Has So Many People,優美的吹奏贏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

慈少江弘毅是喬治亞州(Georgia)北景高中(Northview High School)十年級的學生,這次江弘毅與妹妹江姚悅帶來黑管二重奏《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藉著這首跨越種族、宗教與文化的歌曲,江弘毅與江姚悅祈願能為在苦難中的人帶來安慰和力量,無論處境多麼困難,都要懷抱有希望。

陳嬰子於2019年畢業於艾默里大學商學院,目前在亞特蘭大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任職。熱愛舞蹈的她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女性朋友組建了舞蹈團體,每逢週日上午聚集練習,涵蓋嘻哈、韓流舞蹈及爵士舞等多種風格,並經常在社交平台分享演出影片。此次表演中,陳嬰子攜手胡簫、劉逸清與李竹君,共同呈現中國古典風格舞作《夜泊秦淮》。在幽藍色調的舞台背景下,四人以柔美曼妙的舞姿詮釋悠揚樂曲,將觀眾帶入江南水鄉的詩意意境,令人沉醉於那溫婉動人的氛圍之中。

安妮特·卡本特·瓦維爾納(Annette Carpenter Wawerna)是一位深受喜愛的音樂教師與歌手,慈濟志工陳毓琪(懿瀞)和她是同一個學校的老師,深知她的才華,特別邀請她來共襄盛舉。安妮特曾在 The Music Class 幼兒音樂學習課程服務十年,之後成為小學音樂教師。她曾與 Indigo Girls 合作演唱新版《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並錄製了她的個人專輯《Here On In》。安妮特真正的熱情,是幫助每個人發現內在的音樂家。她相信,當人們一起歌唱時,會發生某種奇妙的事情——彼此的連結加深,喜悅洋溢在空氣中,社群也隨之鮮活起來。因此,在這次的音樂會,安妮特帶領會眾一起唱振奮人心的合唱曲:《打開窗戶,讓白鴿飛進來》(Open the Window, and Let the Dove Fly In)。大家隨著安妮特的節拍感受音樂並放聲歌唱,讓會場洋溢著勇氣與祝福。

當天的最後一位表演者是志工柯瓅荃。他曾榮獲 2012 亞太口琴節獨奏新秀組冠軍,以及台灣學生音樂比賽口琴獨奏第一名。他在 2023 年獲邀於蘇格蘭愛丁堡市議會宴會廳演奏。每把口琴通常只有一個固定的調性(如C調、F調、G調等),多把口琴可以讓演奏者在演出過程中快速切換調性,增加表演的豐富性和表現力,但這種演奏方式需要演奏者具備極高的技巧和經驗。這次,柯瓅荃用三把口琴吹奏 《龍的傳人 變奏曲》。隨著旋律的展開,柯瓅荃完全沉浸在音樂的世界裡。他的呼吸與口琴融為一體,那些看似簡單的旋律,在他的詮釋下層次分明,最令人驚豔的是他運用的顫音技巧,那細膩的顫抖為旋律增添了詮釋音樂的情感深度。當最後一個音符在空氣中傳遞出去時,現場觀眾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李玲是亞特蘭大知名的廚藝達人,也是亞特蘭大支會「心素食儀」香積志工培訓的指導老師。她說非常高興能參加這個慈善音樂會,知道這是亞特蘭大支會第一次辦慈善音樂會,志工花了很多時間在準備,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希望再接再勵。

表演者安妮特·卡本特·瓦維爾納(Annette Carpenter Wawerna)感到很受啟發,她覺得慈善音樂會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理念,人們聚集在一起幫助其他人,慈悲心對她來說真的很重要。安妮特分享:「除了擔任課堂教師之外,我也在艾默里大學的『基於認知的慈悲訓練(Cognitively-Based Compassion Training, CBCT) 』項目工作,我們在那裡進行慈悲心培訓。對我來說,舉辦慈善音樂會就是在實踐慈悲心。這就是在做我們一直在訓練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彼此照顧。慈濟基金會做的很多事情都和我的理念非常一致。學習新事物和參與新的部分真的很令人興奮,能夠成為其中的一部分真的很美好!」
此次音樂會是眾成就,演出陣容囊括慈少、亞特蘭大社區青年及青少年音樂人才以及慈濟志工,並有效地結合了專業團隊與社區資源的力量。我們有幸請到資深舞台總監王學東(擁有二十年亞特蘭大中國商會春晚製作經驗)負責整體舞台規劃,音樂劇專業製作人班吟擔綱後台協調工作,專業攝影師周鴻羽全程記錄演出精彩瞬間。除了要感恩所有的表演者、功不可沒的還有闕美卿師姊的總籌、陸梅師姊的策劃執行及表演者邀請、慈少家長陳堃表演者邀請、陳俊豪師兄的會場佈置及燈光、音控志工柯瓅荃和朱潤東師兄、兩位慈少英中文司儀齊笑然及江弘毅、還有各組的協力志工。

在所有參與者的通力合作下,這場意義非凡的演出圓滿落幕。這不僅是一場音樂饗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愛心教育和精神洗禮。台上美妙的歌聲和樂聲傳遞溫情,向遠方的災區送去慰藉,同時也感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激發更多人加入慈善行列。觀眾們一致讚揚這是一場「充滿溫暖與愛的精彩演出」。

◎ 一份令人驚喜的禮物

志工陳俊豪是音樂會的創意總監,他分享說,當音樂會開始後,各組志工都在前場和後場不同的崗位上忙碌著,但在辦公室這裡的志工吳東珣和慈少兒子Ian North)卻無法觀賞音樂會,因為他們正在忙於打印表演者與策劃與執行志工的合照,並將合照放進蝴蝶禮盒中。他們的工作看似平凡重複,但正因為他們守在自己的崗位上貢獻心力,才使這場音樂會更加有意義。

演出結束後的溫馨時刻特別值得銘記:慈濟為每位表演者準備了手工摺製的精美蝴蝶禮盒,盒內放置著所有表演者的合照。這份看似簡單的禮物承載著深深的感謝之情,而他們臉上綻放的笑容便是最好的回饋。大家都對我們能如此迅速完成照片製作感到驚訝——下午1點半拍攝的合影,在4點演出結束時,四十份蝴蝶手工摺紙與打印出的團體照就已經精心裝盒。

◎ 推廣素食理念

證嚴法師常開示:「吃素不是口號,而是慈悲的行動。」慈濟環保、健康養生(預防醫學)及簡約惜福的理念相結合,賦予了素食全新的時代意義。所有慈濟的活動,無論是大型營隊、小型會議、甚至是救災現場,提供的餐點一律是素食。這讓參與者能直接體驗到素食的美好與多樣性,打破「素食單調乏味」的刻板印象。

香積組志工這次為大家準備了美味可口的素食餐點,包括有壽司、王凡老師提供的炸芝麻球和炸小花捲、酥餅、春卷、咖啡慕斯蛋糕、芒果慕斯蛋糕、各式各樣水果擺盤、蒟蒻小點、冰製調飲品。音樂會圓滿結束,大家從二樓的感恩堂會場移步到一樓多功能廳享用餐點。為了這次的音樂會,多功能廳的海報牆也更新為總會文發室製作的德州洪災及發放的海報。大家邊吃邊聊,我們再次聽到會眾及表演者給予這次的音樂會正面的評價。

◎ 讓愛與音樂共振 讓青春與慈善同行

這是一場充滿鼓舞人心的音樂會。透過聚集社區,我們不僅募得社區的愛心,還傳播了希望的訊息。我們創造了一次難忘的體驗,也激勵了人心。這場以青少年及青年為主角的慈善音樂會,既是一次高水準的藝術演出,更是責任感與使命感的生動實踐。活動的圓滿成功有賴於每一位表演者、志工和愛心觀眾的支持與參與。作為慈濟的首次慈善音樂會嘗試,這場活動成功搭建了青少年及青年展現才華、回饋社會的平台。我們將汲取這次的寶貴經驗,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引領更多青少年參與慈善事業。正如這次活動所願:讓愛與音樂共振,讓青春與慈善同行!
IMG_2845.jpeg
IMG_2848.jpeg
IMG_2846.jpeg
IMG_2844.jpeg
IMG_2849.jpeg
IMG_2850.jpeg
IMG_2842.jpeg
IMG_2847.jpeg
IMG_2843.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9-2 10:14 , Processed in 0.0658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