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回复: 0

请注意国内亲友买房致贫。

[复制链接]

73

主题

115

回帖

884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884
发表于 2025-6-23 09:43: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千年田,八百主。
我殷切希望我的亲友们理性看房价下跌,不要犯险,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否可以改善:
​买房致贫;
结婚致贫;
​看病致贫;
​读书致贫。
温家宝这句“希望……人民都把它忘记”,这不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客套话,而是温家宝在卸任之际对一个十年政治遗产的深沉告白。它背后不仅有个人的情感负担,更有对时代困局的深刻认知。

一、愧疚:对“全民房奴”时代的自我反省

温家宝主政时期(2003–2013),正是中国房地产和土地财政全面爆发的十年。这一时期确实拉动了GDP、创造了就业、带来了城市化,但也让整个国家陷入了房地产依赖的结构性困境。他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房地产泡沫”“房价高不可攀”,也试图调控,但最终无力回天。他知道,这个看上去很繁荣的体系,其实是不可持续的。民众在“买房致贫”,年轻人“被未来抵押”,社会财富分配日益悬殊,可能是他始料未及、却也无法阻止的系统性后果。因此,他卸任时说出这句话,是一种人性层面的自省与沉痛。

二、无奈:时代的逻辑不由他掌控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WTO红利释放、全球化扩张和危机后美元泛滥的交汇点,唯一的路,就是保增长、稳就业、撑财政。用房地产激活内需、吸纳过剩美元,是当时最现实、最有效、也是最无奈的选择。温家宝并非“亲房地产”的设计者,而是被这个体系推着走的执行者。如果当时不采取这些政策,很可能导致社会大规模失业、金融断裂、财政崩溃——那将是立刻的崩塌,而不是慢性病。也许他的内心独白其实是:“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为时代承担了责任,但也留下了问题。”

三、历史局限:技术力不足,转型条件未成

温家宝十年,科技力、制度力、产业基础尚不具备足以转型的厚度。要进行从出口转向内需,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还差一代人的准备。即便他心中明白这套模型不可持续,也无力切换——因为社会准备不足,代价太高。
因此,这句话应该是他对于自己时代局限性的沉痛道歉,这是一种历史担当,也是政治人物必须面对的“其惟春秋”。

温家宝的“歉意”是现代中国政治语言中少见的带有个体良知的政治悔语。这不仅是一位总理的落幕自白,也是对一个系统性发展模式的温情注脚与现身警示。这句话,值得所有看懂“房地产繁荣”背后深层逻辑的人铭记——他说出的是这个时代的沉默之重。

中国经济已到必须转型的历史时刻,这个重担交到新一届中央政府领导核心手中,新一代的“其惟春秋”继续登场。
Screenshot_20250622_090735_WeChat.jpg
Screenshot_20250622_090738_WeChat.jpg
20250619_1528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7-1 03:36 , Processed in 0.06122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