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2|回复: 1

洪升华著作060《户口》 “童年悲歌”(黄丰桥)

[复制链接]

65

主题

99

回帖

7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9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洪升华xiangchu 于 2025-4-20 21:09 编辑

点击洪升华先生相关文章链接:笔墨升华

洪升华著作060《户口》
“童年悲歌”(黄丰桥)
Screenshot_20250420_143023_WeChat.jpg
1983年9月1日,郭佳良口袋里揣着一张用蜡纸刻印的黄丰桥中学录取通知书,手里拎着一个木脸盆、一口小木箱和30斤大米,在自家小卖铺门口,爬上了朱天平那辆崭新的南京牌拖煤汽车。这天清晨,阳光斜洒在尘土飞扬的村道上,郭佳良与四五位同村人一起蹲在车顶的煤炭堆上,双手紧紧抓住车顶的龙门架。同行的人,有的是去黄丰桥中学报到的学生,有的是送孩子的家长。

三十多岁的朱天平,是杨滨村第一个万元户,也是第一个靠做木工和跑运输买下卡车的个体户。那一年,全黄丰桥乡只有8名农民能买得起南京跃进牌新卡车,这种卡车一次能装下十几板车的煤炭,价格高达15400元人民币,而彼时一个中学教师的月工资不过32元。换句话说,买一辆卡车相当于一位教师481个月的工资。因此,这8位万元户成了全乡一万八千人的羡慕和尊敬对象,被视作近乎神明般的存在。
mmexport1745173522943.jpg
朱天平是朱吾矩早年在木工活上带过的徒弟,尽管两人年纪相仿,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根深蒂固。朱吾矩家贫困潦倒,但与朱天平家保持着往来关系,尤其是郭佳良,这个嘴甜又懂礼貌的孩子,深得朱天平喜爱。他每次到朱吾矩家,总要抱着郭佳良,用满脸的胡茬蹭得小孩咯咯直笑。

今天,郭佳良搭了朱天平的车,本该照顾他坐进驾驶室,可车头狭小,仅有三个座位,却早已挤下七个大人。朱天平略显歉意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崭新的两元纸币递给蹲在车顶的郭佳良,像是在为不能安排座位的补偿,又像是对孩子即将启程的鼓励。平日里父母只给一毛钱零花钱的郭佳良,面对这两元“大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意外之中更有几分感动。
mmexport99c6c142699e06daaa0404757cfd173c_1745161704972.jpeg
南京牌卡车满载着煤炭与人,发出粗重的轰鸣声,车轮在沙石路上颠簸前行。郭佳良蹲在高高的车顶,眼望远山起伏、田野苍茫,心中却异常欢喜。他终于离开了父母、离开了这个令他痛恨的杨滨村。这里,是他从小饥饿、挨打、被压迫的地方;这里,给了他一个贫苦、悲怆、沉重的童年。他多么希望自己就这样永远站在车顶,奔向远方,再也不回头。

经过半小时颠簸,车辆穿过万新村,抵达狐狸坪的黄丰桥中学。郭佳良用一根细长的木棍挑着木箱、大米和脸盆,跟随涌动的人群走进校门,找到自己所在的29班报到注册。班主任是一位相貌俊朗、谈吐温和的小伙子,叫王南桥,王老师说话声如清泉潺潺,令人如沐春风。他告诉郭佳良寝室的安排与床位号:一张床由两位学生合用,同铺是王庆伟。
mmexport1745182321438.jpg
王庆伟已提前由哥哥骑单车送到,办好了入学手续。看到郭佳良到来,立刻带他去后勤办理大米入库、食堂登记饭席。两人一见如故,很快结为好友。从那天起,他们抵足而眠,形影不离,情谊延续了整整三年。

寝室收拾好,木箱和脸盆规整地放在床下,郭佳良忽然发现,唯独自己没有洗脸毛巾和水杯。他想起家中那个破旧的洗脸架,搪瓷盆永远是全家六口人共用,唯一的毛巾早已破旧发黑,自然无法带来。他本能地摸了摸口袋,心中一喜:还有朱天平刚刚给的2元钱。
mmexport40d8485196a80f20b08e04075017f8ba_1745174766570.jpeg
王庆伟熟悉黄丰桥一带,便提出带郭佳良去供销社采购生活用品。他们步行前往集镇,一路说说笑笑。王庆伟介绍道:“黄丰桥这地名,源于杨塘陂水出广黄,出水处建有一座三拱石桥,桥边枫树成林,最初叫‘黄枫桥’,后来因五谷丰登,又改称‘黄丰桥’。”

狐狸坪是黄丰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有乡政府、粮站、供销社、小卖部,工商所、肉食站、纸厂、医院、药材站、水文站、电站等机构。每月农历二、五、八日,这里更是全乡赶集的热闹之地,川流不息。

来到供销社,两人发现毛巾售价0.68元,搪瓷水杯0.7元,郭佳良顿时犯难。他还想买一支钢笔和一本字帖,这样零用钱就不够了。营业员听出他们的纠结,善意提醒:“拦江石车站边的供销社有更便宜的,毛巾有0.38元,小号搪瓷水杯也便宜。”
mmexport1745174849043.jpg
俩小伙伴听罢大喜,立刻出门,脚下是尖锐的石子路,为了省鞋,两人索性脱了鞋子,赤脚提鞋奔向拦江石。

穿过田间沙石路,两人一路小跑,终于抵达两里外的拦江石。这里不仅有汽车站,还有新华书店、农业银行、邮局、派出所、信用社、招待所,修单车,打铁铺,卖肉铺,以及湘潭地区煤矿的总部,是黄丰桥乡的副中心。这里也是郭佳良当年由姑姑带来投靠外婆时下车的地方,留下深深记忆。

当天下午,两人买齐了毛巾、水杯,还顺利购得钢笔、蓝墨水、钢笔字帖和日记本。黄丰桥的求学生涯,在这热闹而温暖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黄丰桥,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郭佳良希望。

她的神奇首先体现在经济实力。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矿业兴盛,使黄丰桥一跃跻身全国百强乡镇。从狐狸坪到拦江石,街道繁华,店铺林立,人称“湘东小香港”。
mmexport9cbc124d69c48a4669d34feaa0811d92_1745174819401.jpeg
其次是人文底蕴。黄丰桥人才辈出:有开国功臣颜德明、萧友明、贺发祥、邱延明;有东乡地下革命的组织者贺湘楚、彭秀实。近五十年来,走出无数留美、留日、留欧的科技人才,如工程院院士王双飞、科学院院士陈国强、中铁隧道总工程师洪开荣、“浑身充满数学细胞”的留美数学家贺正需。正是这些人物与精神,滋养了郭佳良的少年心灵。

再次是自然风光之美。走进黄丰桥,春赏杜鹃、夏戏清泉、秋收硕果、冬听宝宁寺钟声。黄丰桥美到令人窒息,如果你走近黄丰桥,昭村的春夏秋冬总是如一幅水墨画,碧水蓝天黄牛与草原,还有湖面倒映的山峦忽隐忽现。宝宁寺的钟声跨越了千年的时空回荡在乌井的山涧,悠扬且长。还有广寒寨的广寒宫记录了红色的湘东攸县,那里的欧公山的山顶春天里盛开了万亩杜娟,那里天蓬岩的山与水,洞与天,瀑布与梯田,让人留恋往返。那里还有泉塘幽谷的清泉顺流而下,攸河的水有的从这里发源。
黄丰桥的原坛酒很甜,很适合在冬天的火炉边被温暖着听着过来的人述说着过去的辉煌故事。​黄丰桥煤炭资源丰富,据查明储量约4亿多吨。随煤炭产业的兴旺,运输业、餐饮业、养殖业、种植业等各行各业迅速发展。 境内物产丰富,冬笋、干笋、山萝卜、桩槁薯(野山药)、蕨、藤茶、棕心等为特色山货。

正是这片土地,用她的厚重、勤奋、美丽和希望,深深刻印在郭佳良的生命之中,这里是郭佳良梦想启程的地方。
mmexport1745174806151.jpg
mmexport1745182373051.jpg

65

主题

99

回帖

7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9
 楼主|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评论:600字

洪升华的《户口》第60篇章《童年悲歌》(黄丰桥)以细腻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郭佳良从杨滨村前往黄丰桥求学的动人经历。这不仅是一段地理上的迁徙,更是一场命运的转折和精神的启程。文章以1983年9月1日的那段乡村送学场景为起点,将一个贫穷孩子对希望的渴望、人性温暖的感知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娓娓道来,令人动容。

文章中最打动人心的,是郭佳良蹲在卡车顶上、手握2元纸币、心中充满喜悦的画面。这一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却将一个长期生活在贫困与冷漠环境中的少年内心的敏感与希望刻画得入木三分。他渴望远离童年的压迫与伤害,他憧憬一个不同的未来,这股“奔向远方”的力量,正是苦难中最动人的人性光辉。

黄丰桥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是少年心灵中的“彼岸”。文中对黄丰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经济繁荣的描写,既是对一个乡镇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精神投射。那里有火炉边的老酒,有厚重的人文传承,有山水田园之美,也有充满希望的学校生活。这一切与郭佳良原本生活的杨滨村形成鲜明对照,使读者理解到,一个孩子的命运常常被所处环境所塑造,而命运的转机,则往往开始于一次“走出去”的决定。

友情的萌芽也是本篇的一抹亮色。王庆伟的出现,为郭佳良孤独而贫寒的旅程增添了温度。从结伴采购到共度三年的同窗之情,这种质朴的友情,是少年时代最纯净的财富,也将在他人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整篇文章语言平实,却层次分明,情感丰沛。它不仅是郭佳良少年时代的一段真实记录,也是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求学图强的缩影。文章背后隐隐传递出作者对苦难的深切体察与对希望的敬畏。在苦难的土地上,依然能生长出温暖与梦想的种子,这就是《户口》动人的力量所在。

黄丰桥之行,是一次逃离,更是一次启航。它点燃了郭佳良对知识、自由与尊严的渴望,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记忆与希望的窗。

Screenshot_20250420_114139_WeChat.jpg
Screenshot_20250420_143000_WeChat.jpg
Screenshot_20250420_142933_WeChat.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4-26 11:31 , Processed in 0.07500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