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5|回复: 4

洪升华著作046《户口》“童年悲歌”(搞副业)

[复制链接]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发表于 2025-1-17 00:35: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洪升华xiangchu 于 2025-1-21 10:30 编辑

点击洪升华先生相关文章链接:笔墨升华

洪升华著作046《户口》
“童年悲歌”(搞副业)
mmexport198b0fbd57097d90c64472eacf99a06c_1736962952118.jpeg       
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一晃而过。在日常大部分的时间里,郭佳良仿佛总是充满忧愁。
今年暑假下煤窑赚来的钱,勉强够一个学期的学费,而现在学校每次发来的学杂费和生活费通知,都会让郭佳良心惊肉跳。

他不得不绞尽脑汁想各种生财之道。当周末回家,郭佳良看着自己家门口堆放整齐的柴朵,想到这两年来,整齐的柴朵是朱吾矩家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深受过路人的好评。
郭佳良望着柴堆苦苦思索,他想到了家门口的刘喜平豆腐店。豆腐店铺坐落在公路边的一栋小土房里,刘喜平做豆腐已有好几年了,豆腐坊烧柴是不可缺少的能源。于是,郭佳良萌生了靠卖柴赚钱维持学业的想法。

郭佳良去了喜平豆腐店,和这位好心的阿姨谈起了柴火生意的事。说是阿姨,其实她是自己同班同学刘正平的姐姐,跟着同学应该叫姐姐的,但郭佳良觉得叫“阿姨”显得更亲切,也许能增加谈成生意的机率。

    刘喜平告诉郭佳良,她自己看到过郭佳良的柴堆,木柴确实是漂亮,干净,但是她豆腐店大灶燃烧的木柴需要更粗的木柴,需要耐烧,她这些年只从张新民家购买柴,都是按照100斤硬木柴六毛钱。
郭佳良听后,知道自己家里没有好刀,砍伐不了粗柴,只能是砍回来比较小的树枝或木柴。他太想要这个木柴卖钱的机会,当即提出了自己的条件:按1100斤六元的方式结算,同时承诺刘喜平,保证每根木柴都必须达到鸡蛋大小,不夹杂竹尾、漆树、泡桐树等不耐烧或带气味的木材。经过一番商讨,他们最终达成一致,这为郭佳良提供了一线希望。

郭佳良利用早上放牛砍柴,或者在礼拜六,礼拜天砍柴,家里码放整齐的柴朵,成为了杨滨人家存放柴朵的样板,路过朱吾矩家门口的人无比称赞朱吾矩家境殷实。孰不知朱吾矩家里是:
“门前拉架子,屋内盖帐子”。
因为至今为止,能够让人看的只有这要强的少年郭佳良,不辞劳苦为家里准备的柴草,家里炒菜的锅至今都有两个洞没有补,只能侧在火炉上炒菜。
      人们看到外形帅气的朱吾矩骑着擦得发亮的“永久”牌自行车,后面经常挂着电影片铁盒,他手戴一块“上海牌”的手表,逢人便会响一遍单车铃。实际上,好吃懒做的朱吾矩,家里7口人仍然是三餐不继,食不果腹。
     
     朱吾矩门口引以为傲的这些柴草,是郭佳良9岁那年开始,连续三年累积而来的。郭佳良曾跟着爷爷朱福临,大姐荷香去山里斫柴,七八岁就能帮着背30斤木柴出山。他幼小心里早已熟悉了这活计的艰辛,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想通过自己劳动致富,想改变这个家贫穷落后的面貌。
然而,眼下家门口的小山岗早已没有能够卖钱的硬木柴可砍,更没有鸡蛋那么大一根。要想砍到好柴,必须走更远的路,去到那些深山老林里才行。

黄丰桥公社杨滨大队地处罗霄山脉,山峦重叠,山高路陡,最方便砍柴的地方是下山坡、枫树坡。但要找到更优质的木材,比如鸡公柴、志木柴,就必须走更远的路,或者是到天花冲、大丰殿上这样的偏僻林区。郭佳良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没办法独自一人去那么远的地方,于是提前和邻居家的哥哥姐姐,叔叔婶婶约好,求他们带着自己进山。
mmexport1736963119710.jpg
为了更好地完成砍伐硬木柴卖钱,他非常渴望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柴刀,因为家里的刀是把生锈的旧镰刀,并且很多缺口,砍柴就像弹棉花一样,根本砍不断硬木柴。
然而,买一把好刀,这对贫穷的家庭来说并不容易。爷爷去世留下的柴刀分家时,分给了叔叔家里,为此,父亲与叔叔还大打出手。
这两年,郭佳良几次向父母提出要买柴刀,都因为没有钱而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郭佳良灵光一闪,萌生了一个完美的的想法:他去上牛岭生产队拜铁匠张建华(小号么仔)为干爹。张建华是黄丰桥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铁匠,他家里本来有一儿一女,但是仍然接受这个出名懂事的孩子。郭佳良第一次去干爹家认干亲时,给新干爹干妈送了一点家里的米酒与一只自己家养的鸭子。
   按照风俗习惯,干爹干妈要给干儿女准备衣服鞋袜等丰厚的人情做见面礼,可是郭佳良告诉了干爹干妈,他不需要干爹干妈买衣服鞋袜,他只想要一把柴刀和一个木刀架,他想有一把刀,可以在农忙假期去上山搞副业赚钱,给自己交学费。
张建华夫妻被郭佳良的懂事打动了,果然送了他一把锋利的新柴刀,并且告诉郭佳良,柴刀的长度是一尺一寸的,再加刀把是四寸长木把,刀与把全长是一尺五,他并且在刀上做好了每一寸的刻度记号。这样就方便郭佳良在今后砍伐树木时不必再带尺子。
真是喜出望外,这把柴刀在郭佳良眼中,既是干爹的礼物,也是支持他少年谋生的工具,是他征服贫穷的武器,是爱与悲悯的力量。这把宝刀还是郭佳良山间砍伐生涯开启的新标志。

九月份的一个星期六下午,晴空万里,郭佳良第一次踏上砍柴的旅途。他跟着几个本地比自己大几岁的哥哥姐姐一起去下山坡砍柴。为了多赚点钱,他比平时更卖力。按照与豆腐店的约定,他砍了两大担足有100多斤的柴。初次砍柴的他有些贪心,这让下山变得异常艰难。

天色渐暗,同行的领队打着呼吼,吆喝着大家下山,郭佳良担着比自己体重大一倍的木柴,步履维艰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中途累了换肩时,靠在路边放下重担,再走回头路去担另外一担,如此轮换着朝家里前进。快到山破口时,从路边茂密的冬茅里冒出一个沙哑的声音,突然叫住了他:
“小伙子,你这是去哪里砍的柴?”
mmexport1736963135507.jpg
郭佳良抬头一看,站在他面前的是:“官华跛子”,黄丰桥林场赫赫有名的护林员。这人四十多岁,身材壮实,但是他右腿比左腿短一寸多,走路一瘸一拐,乡亲们提起他无不恨之入骨。此刻,官华跛子正上下打量着郭佳良,冷冷地说道:
“按照林场规定,不准砍生柴,只能捡干柴。你这是违规了,按规矩要没收柴刀,还得罚款!”

郭佳良连忙哀求道:
“大伯,我这是第一次砍柴,求求你不要没收我的柴刀,下次我一定注意。”
可惜,官华跛子面对可怜孩子的求情,根本不为所动,高大壮实的“官华跛子”看着这羸弱的孩子,一个擒拿手便把郭佳良的柴刀夺走了。郭佳良怒火中烧,情急之下扑向官华跛子的收音机,用力抢夺,结果两人纠缠间,收音机摔烂了,而郭佳良也被官华跛子压在地上动弹不得。
Screenshot_20250115_123542_WeChat.jpg
天完全黑了,郭佳良被“官华跛子”用箩绳五花大绑扭着,带到林场场部做了笔录。幸运的是,他的干爹张建华和父亲朱吾矩都和林场有些关系,朱吾矩每个月总要去林场放一场电影,也为他们制作了一些森林防火的幻灯片。
      后来,还是干爹张建华出面送了一条“火炬”牌香烟给这个“官华跛子”,才将被没收的柴刀赎了回来。这件事让郭佳良刻骨铭心,更让他明白了生活的艰难。

那次砍柴,郭佳良空手而归。饥肠辘辘的回到家时已是深夜,满身疲惫的他,没有吃一点晚餐,还挨了父母一顿臭骂。
      然而,他没有因此放弃卖柴的计划,反而更加小心谨慎地安排着下一次进山的行程,终于在那个雪花纷飞的寒冬里,郭佳良凭借那一把柴刀,为刘喜平的豆腐店提供了所有的木柴燃料,每一次回来,他都主动帮助豆腐店把木柴砍成一样长短,分干湿堆放,豆腐坊柴房里,码得整整齐齐柴朵也成为了啧啧称奇的一道风景。后来,郭佳良也凭着对豆腐坊木柴的垄断,维持了他初中生活所有的学杂费。
mmexportd93d73e275de82eb3b371d67b2ddd993_1736962967796.jpeg
虽然第一次卖柴的经历,至今令郭佳良悲伤不已。但,终究还是那把以拜干爹得到的柴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把宝贵的柴刀可以砍柴,斫矿木,可以为煤矿砍榴木,同时也为家里解决所有的燃料。是这把宝刀支持着郭佳良读完了初中。
      砍柴既是郭佳良童年的一部分,也是他对生活艰辛的早早领悟。相比较砍柴,令郭佳良更加难忘的,还有斫矿木。
      在黄丰桥那些遥远的大山里,在蜿蜒的羊肠小道上,在高山溪水流淌间,郭佳良曾经擦干眼泪,挥洒汗水一直都是艰难行走着。面对着山下的故乡,一弯残月下,树影婆娑地吹拂着山风沙沙作响,更像是一首永远没有休止符的童年悲歌。

mmexport0bd45286453024fd1cb061bdbc8a4b06_1736965668961.jpeg
mmexport1736630407479.jpg
mmexport1737233638292.jpg
mmexport1737234648416.jpg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12:2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经雕琢,才完成这篇文章字数约3900字,我描写了郭佳良少年时期通过砍柴努力生活的故事,是希望真实刻画郭佳良贫困与奋斗交织的童年。
我们不难发现类似下面金句中,郭佳良最痛楚的感悟,也许是读者曾经听到过的故事:

1. “这把柴刀在郭佳良眼中,既是干爹的礼物,也是支持他少年谋生的工具,是他征服贫穷的武器,是爱与悲悯的力量。”
——这句体现了工具背后的情感与使命感。

2. “砍柴既是郭佳良童年的一部分,也是他对生活艰辛的早早领悟。”
——揭示了劳动与成长的深刻联系。

3. “面对着山下的故乡,一弯残月下,树影婆娑地吹拂着山风沙沙作响,更像是一首永远没有休止符的童年悲歌。”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贫困童年中的无尽哀伤和坚韧。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01:31: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主业是水稻种植与旱土耕作。农忙之外,与耕耘无关的一切行为都被称为搞副业。
     那是一个可以通过劳动致富的年代。

Screenshot_20250113_100807_WeChat.jpg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17:34: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非常感恩知音出版集团董事钱钧先生,他是一位德才兼备的主编,钱先生获悉我在Atlanta 711开设“笔墨升华”的专栏,撰写长篇小说《户口》时,特意发来信息,给予我鼓励与鞭策。
我由衷地感激在这个冬天里,有无数善良,正直朋友的悲悯情怀,是他们让我在这个冬天里很温暖。
Screenshot_20250119_201132_WeChat.jpg

51

主题

57

回帖

527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27
 楼主| 发表于 2025-1-17 07:10: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爱的各位朋友,笔墨升华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注。由于我们这个平台没有草稿箱,因此昨天晚上起草这篇文章的时候,一篇刚刚开头的草稿就直接与大家见面了。不过,请大家放心,我不会辜负大家厚爱的,我今天一定要把最真实的童年悲歌呈现给大家。
    在此,升华在这里祝福您身体安康,阖家幸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2-5 01:53 , Processed in 0.0658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