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4|回复: 2

洪升华著作057《户口》 “童年悲歌”(乡骂)

[复制链接]

60

主题

83

回帖

68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6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洪升华先生相关文章链接:笔墨升华

洪升华著作057《户口》
童年悲歌(乡骂)
mmexportcda2f47dd647b6b923499352b9d40b4c_1732398004133.jpeg
郭佳良童年生活中最难忍受的,还不是父母的打骂责罚。对他伤害最大、让他最难受的,是父母的"乡骂"。

大姐花香也特别惧怕父母与别人接连不断的"乡骂"。花香曾给郭佳良讲述去年春天分家时,妈妈林财英与奶奶邓福秀、婶子章月英乡骂吵架的场面,让郭佳良听得心惊胆颤。
mmexport8d5613ae5d879005c29905f87870459f_1732397972559.jpeg
林财英与朱吾矩、章月英与朱吾宝是在同一个冬天结婚的。两个新媳妇与公公婆婆,加上朱吾矩的两个女儿,组成了八口人的大家庭。起初,章月英见林财英怀孕,还帮忙做些家务。后来发现林财英把衣服都塞进自己的洗衣盆里,便大发雷霆——她看不惯嫂子把裤子丢进泡有丈夫衬衣的盆里。朱吾宝当时在驾驶生产队的手扶拖拉机,章月英认为嫂子的裤子晦气重,女人的裤子不能与男人衬衣同洗,这会玷污男人。为此妯娌两大吵一架,后来发展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双方都提出分家单过。因腊月不能分家,邓福秀劝住两个媳妇,勉强过完年,等来年节后再分。

分家当天,大队书记朱益环、生产队长朱正大,以及生产队最年长的朱延龄作见证,村里一些乡亲也在一旁看热闹。由于人多,仪式在大门口的晒坪举行,摆了一张八仙桌,四周围着凳子,还添了几张独凳和竹椅。众人神色各异,有的低声议论,有的则抱着看戏的心态。
mmexport22108175d400bc685a6188b5fdaab57c_1731866494305.jpeg
最先分配的是房子。这栋1966年朱福临与书记朱益环合建的夯土二层楼,堂屋的大门由三米多高的原木制成,开关时隆隆作响。堂屋是两户共用的,一个大神龛陈列着两家的祖宗牌位,每逢初一、十五要焚香点灯。以堂屋中间为界,左右各三间,外墙上"农业学大寨"的红色油漆大字颇为壮观。

朱福临将半栋房子一分为二,由朱吾矩和朱吾宝抓阄决定归属。朱吾矩抽到从堂屋进出的三间,朱吾宝则分得靠当头进出的三间。这个结果让林财英脸色骤变——当头房子出入方便,连接猪栏和茅房,夜间上厕所不用冒风雨;而中间房子去猪栏和茅房需绕行三百米,雨天夜间极不方便。更糟的是,分得的三间房中,一间已被朱福临夫妇占据,剩下的是火炉屋和楼梯间,他们只能在二楼铺床,冬天漏风,夏天闷热。
mmexporteaae72c5f4bae87db3289ed881692036_1732397872888.jpeg
但分家是大日子,村里干部和长辈都在场,林财英不便发作,只能怒瞪朱吾矩几眼,嘴里咕哝着晦气话。

分配父母赡养责任时,大队书记做了两个纸团。朱吾矩正要抓阄,挺着八个月身孕的林财英猛地推开丈夫,自己抓了一个。展开后,她顿时脸色煞白,跌坐在地拍腿嚎哭: "哎呀呀,老天爷啊!你怎么不开眼啊?我怎么就这么命苦啊!" 纸团上写着:"比阄随父亲朱福临生活。"
mmexport1731360900130.jpg
众人沉默。朱福临多病,盛夏仍抱焙笼取暖,六十三岁却像九十岁般衰老。他患严重尿结石,已失去劳动能力。相比之下,邓福秀虽年过六旬,还能操持家务。林财英哭得涕泪横流,仿佛抓到了一个无法翻身的噩梦。

分配土地、农具和生活用品时,自留地、旱土、农具、存粮、家禽等都被一分为二。到了石磨和大秤,朱书记提议留作共用。林财英却尖声道:"不行!要不就一人一半!" 她坚持抓阄,甚至要将石磨分成上下两层,秤砣和秤杆分开抓阄。
mmexport04b607c7dda6e062da23497e069a223c_1732398074062.jpeg
结果林财英抢到石磨上层和秤杆,歇斯底里地坐地哭骂:
"你这个废物,连个好阄都抓不到!"
章月英嘟囔:
"自己没运气老是管别人。"
林财英猛地爬起,抖衣跺脚大骂:
"你这个哑巴生的没教养东西!你们家今生来世都是哑巴!"
章月英毫不畏惧,连击三掌跺脚回骂:
"你这个剋夫婆!剋死一个又准备剋死第二个!"接着换腿跺脚:"你这个产母鬼!屋里要一尸两命!"
mmexportb8bab19a56edc4cc541bb5b21979b00b_1732398040600.png
林财英明显落败,挺着肚子冲进堂屋,取出秤杆猛砸膝盖,又摔地砸碎。章月英也不甘示弱,将秤砣抛下山坡。林财英又把石磨上层滚下山坡,大骂:
"哑巴女!你屋开车的要翻车死!你要绝后!"
mmexport1734998924009.jpg
现场热闹非凡,邻居纷纷围观。朱福临夫妇老泪纵横,兄弟俩目瞪口呆。大队书记怒喝:
"你们两个再闹就滚回娘家!别败坏杨滨风气!"
两人这才安静。
mmexporte462aa684703250daffaea6004fc9066_1732397547417.jpeg
最后由书记组织大队干部裁量补充问题:
1. 年猪平分,猪杂等归邓福秀抵饲料成本;

2. 兄弟屋内通道切断,原门砌墙封死;

3. 分家后婆婆不得进林财英房间,公公不得进章月英屋子。
据说,这次分家,将朱福临夫妇四十年的结发夫妻彻底分开,直到四年后朱福临病逝,夫妻俩都未能团圆。

60

主题

83

回帖

68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6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我,读得了圣贤书, 却管不了这窗外事。痛苦经历的是我, 心生怜悯是我, 袖手旁观也是我, 共情是我, 无能为力也是我,这情绪像尖刀一样,不停的刺痛我的心。

60

主题

83

回帖

686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86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7章节《童年悲歌》之“乡骂”:
从妯娌相争看70年代农村的家庭悲剧
洪升华在《户口》中描绘的"乡骂"场景,不仅展现了70年代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更折射出传统家庭结构在时代变迁中的撕裂与阵痛。林财英与章月英这两个村姑的"乡骂",表面上是为了争夺家产,实则反映了农村女性在资源匮乏时代的生存焦虑。

"乡骂"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暴力,其杀伤力远超普通争吵。林财英骂章月英"哑巴生的",章月英回敬"剋夫婆",这些恶毒诅咒直指对方最脆弱的命门。她们跺脚、拍掌、抖衣的动作,配合着极具地方特色的咒骂,构成了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语言暴力表演。围观村民的窃窃私语,更让这场"乡骂"成为公开的羞辱仪式。

分家过程中的抓阄看似公平,实则暗藏玄机。林财英抢抓赡养公公的纸团后,那种天塌地陷的绝望,道出了农村养老的现实困境——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成为负担。她歇斯底里地砸碎秤杆、滚落石磨的行为,既是对命运不公的抗争,也是资源匮乏下人性的扭曲展现。

最令人唏嘘的是,这场分家最终导致朱福临与邓福秀这对老夫妻被迫分离。传统孝道在现实利益面前土崩瓦解,四十年的夫妻情分被一纸分家协议生生割裂。老两口直到朱福临病逝都未能团聚的结局,成为这个家庭悲剧最沉痛的注脚。

这场发生在晒坪上的闹剧,是70年代中国农村的缩影。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亲情让位于生存,道德屈从于利益。洪升华通过这两个村姑的"乡骂",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家庭伦理变迁,更让我们看到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真实样貌。这种文字记录的价值,正在于它保存了那个特殊年代最鲜活的民间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tlanta711.com

GMT-5, 2025-4-1 13:45 , Processed in 0.0642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