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unyunH 于 2025-7-18 08:26 编辑
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日第三次访华,宣布恢复H20芯片在华销售,并推出新款GPU。
这一动作恰逢华为昇腾910C芯片量产突破,引发业界对“中国是否还需要H20”的讨论。从技术、市场与政策三重维度看,答案并非绝对否定,但国产替代的进程已显著改变格局。
H20是英伟达为规避美国出口管制而设计的“特供版”芯片,性能较H100缩减28%,但仍能满足中低端AI训练需求。其恢复在华销售,一方面反映美国对华技术管控的“有限松绑”,另一方面也凸显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黄仁勋直言“被邀请就会再来”,英伟达不愿放弃全球最大AI应用市场之一的蛋糕。
然而,H20的定位已从“高端替代品”降为“过渡选择”:华为昇腾910C通过双芯片封装实现FP16算力800 TFLOPS,系统级性能更超越英伟达旗舰产品,尽管受限于HBM存储产能,但其国产化率超70%,已具备大规模替代潜力。
中国对H20的需求,本质是技术自主与市场现实的平衡。短期内,H20可缓解部分企业算力缺口,尤其在垂类模型推理场景;长期看,华为通过“集群化+系统工程”突破单芯片性能瓶颈,正如任正非所言“用数学补物理”,昇腾超节点的系统优势已得到沙特、德国等海外客户认可。黄仁勋承认“轻视华为极其天真”,实则暗示技术霸权正被系统性创新瓦解。
这场博弈的终局,或如黄仁勋所言“AI是伟大均衡器”——中国通过生态构建与集群突破,正在将技术差距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H20的回归,更多是市场过渡期的注脚,而非技术主导权的延续。
|